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匠人汽车评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匠人汽车评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引入日本汽车工业“工匠精神”的观致汽车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纠正一点错误描述——日本的“工匠精神”在汽车领域不成立。
日系汽车品牌知名度较高且不断出现问题的品牌有:
丰田及其旗下品牌均涉及神户钢造假问题并持续十年以上,铝、铜制品包括铁制品和铁粉均有数据造假,高田死亡气囊已经人所共知,丰田汽车每年汽车召回量全球名列前茅。
斯巴鲁汽车在钢材造假方面持续接近30年,使用无资质质检员也有超过十年的时间。
日产、三菱、铃木、马自达汽车在油耗和排放数据方面均存在造假行为,本田汽车也因发动机缺陷出现了持续到今天还没有解决了机油增多问题。
一线日系汽车品牌没有一个能谈到“匠人精神”,百年的造假历史才是日系车丑陋的真面目;日本令人叹服的只有艺术领域,汽车制造工业作为美帝从代工厂手把手带起到目前为止仍没有底线。
观致汽车“引进”的是前雷诺新能源总监矢岛和男,雷诺是实际掌控日产并且收购了三菱的企业,也就是说日产和三菱一半的问题是这个法国车企造成,由这一车企的新能源汽车总监担任观致的总裁,结果很令人期待。
观致汽车第一季度的品牌总销量为824台、三月只售出了192台,销量说明了观致库存的3和5已经清的差不多了;宝能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善于炒垃圾股的牛散,不过宝能的本意不是看中这个品牌而是看中新能源生产牌照,发力新能源领域是宝能汽车的终极目标。
但宝能在补贴后期接棒了这个空壳、预计发力的阶段补贴已经在准备退出,起得晚必然只能赶上末班车。这对观致应会是很大的冲击。其次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观致的壳也只能实现生产,三电系统的技术储备方面似乎是一穷二白,不过在这一阶段一线国产品牌已经实现了技术储备和营销模式的相对成熟,观致需要面对以下几座大山:
①·垂直生产三电和整车配套的比亚迪汽车,电池研发超过20年不是观致可以相提并论的,电池产能的目标是100GWH,E33111平台预计外供开启战略合作,这家企业不仅在观致面前是座大山,即使是合资品牌也非常被动。
②·投入电池研发已经在技术储备节点的吉利汽车,接近百亿的投入建设电池工厂说明了吉利的“雄心壮志”,强大的实力和强大的营销能力与观致不是同一等级,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即使是观致的前老板也是望尘莫及。
“减配大户”大众又陷丑闻,缺芯就能理直气壮减配吗?
缺芯不是大众汽车的减配的理由·此次并非减配而是销售欺诈
大众汽车被视为“减配大户”,实际还有“造假大户”的头衔,比如臭名昭著的尾气排放门事件;当然戴姆勒奔驰和宝马集团也都有相同的问题,欧洲其他车系也出现过,可以说西方车企和日韩车企的特点是非常相似的。而近期又曝光的朗逸车机的“减配”,不过这次不是减配,而是销售欺诈,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
回顾:
2021款朗逸诸多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仪表盘黑屏”,听说过车机黑屏,但还真没有见过仪表盘黑屏的情况;行驶中的汽车最重要的行驶信息都在仪表盘上,比如车速、转速、水温、油温、前进挡、故障码等等,仪表盘黑屏会直接影响驾驶安全。但是河南商丘的某朗逸用户在购车仅一个季度内,陆续出现仪表盘黑屏8次,其中有5次在高速公路上,危险啊。
在问题出现后该车主对车辆进行了鉴定,发现的问题是该车使用的并非原厂智慧车联系统,而是最普通的、公版的安卓系统,车辆使用不了Carplay和MOS。
在问题发酵之后,陆续有数十位车主发现车辆有相同的问题,最终投诉到相关部门之后,大众汽车方面给出了解释。
车辆打造的中控屏也与宣传不一致,应该有的USB接口没有了,车机压根就不是原厂(车企采购)的车机,而是汽配城改装机;朗逸在2021年共计售出接近40万辆,占上汽大众总销量的超30%。
也就是说2021款的朗逸可能有几十万台车都设计销售欺诈,有相同问题的还有欧拉好猫,这辆车有超4万辆车存在芯片造假的问题,目前也没有妥善的解决方案;不过长城欧拉至少还给出了问题车用户1万元充电权益金的补偿,这一万元是可以直接折现并打入用户账户的。说白了就是等于赔偿了一万元。
这件事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这次的大众“减配”事件是全球大众车都在“因芯片减配”,还是仅仅局限在中国生产的大众车在“因芯片减配”?这可是牵扯到责任人是谁的大是大非!
“减配”的大众车是进口车,还是在中国生产的合资车?如果是进口车,那责任就很清晰了,告大众呀!依照中国的法律狠狠罚呀,这不用客气!但如果是合资车,那么合资厂的控股方是哪一方呢?此时,棍子仅仅打在德国大众身上合理吗?合资厂的中资股东该承担什么责任?在一汽大众,大众的股权只有仅仅40%;在上汽大众,大众股权也只是50%,此时“减配”的恶名该由谁来承担?同样,这个惩罚应该由谁承担?毕竟合资厂的利润可是按照股份分配的,那么这个责任是不是也应该按照股份来承担呢?
“减配”的车型,在国内外是不是一样在“减配”呢?如果是全球都在“减配”,那就无话可说,就是大众的责任了!但如果仅仅在中国生产的车型上“减配”了!这是德国大众的责任吗?还是说这个责任方是在中国的合资厂?如果是合资厂决定的,那么责任在谁的?
现在“舆论”反正就是口口声声是大众的责任!但合资厂里真是大众说了算吗?没有绝对控股权的大众,怎么可能在合资厂里一手遮天?作为占50%股份的中资,到底在这个“减配”事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至少,已经占有50%股份的中资,在发现有影响自身利益的“减配”行为时,有没有保护自身的利益,做出合理的***呢?别忘记了,“减配”影响的不仅仅是大众的收益,也影响了中资的收益!利润可是按照股份来分配的。
至此,就是一个疑问?理直气壮喊“减配”的谁呢?
其实本人认为缺芯并不是大众汽车的减配的理由,这次真不是减配而是销售欺骗,现在看来大众汽车被视为“减配大户”,而且还有“造假大户”的头衔,并不为过,可以这么说西方车企和日韩车企的特点其实是非常相似的。近期又曝光的朗逸车机的“减配”,不过这次不是减配,而是销售欺骗,根本的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们回顾一下,2021款朗逸诸多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仪表盘黑屏”,听说过车机黑屏,但我还从来没有见过仪表盘黑屏的状况发生;在车辆行驶中的汽车,最重要的行驶信息其实都在仪表盘上,比如车速、转速、水温、油温、前进挡、故障码等等这些问题,假如仪表盘黑屏就会直接影响驾驶安全感。失去安全感,可想后果之严重,但是河南商丘的某朗逸用户在购车仅一个季度内,陆续出现仪表盘黑屏8次,其中有5次在高速公路上,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后来该车主对车辆进行了鉴定检测,发现的问题是该车使用的并非原厂智慧车联系统,而是最普通的、公版的安卓系统,车辆使用不了Carplay和MOS。这是多么搞笑得事件,
在众多问题爆发之后,陆续就有数十位车主发现车辆有相同的问题,投诉到相关部门之后,大众汽车方面给出了这样的解释。
一批次有车联网,一批次没有车联网;
车辆打造的中控屏与宣传根本不一致,应该有的USB接口没有了,车机根本就不是原厂(车企采购)的车机,而是汽配城改装机;这是多么荒唐可笑,朗逸在2021年共计售出接近40万辆,占上汽大众总销量的超30%。也就是说2021款的朗逸可能有几十万台车都涉及销售欺诈,这是一起严重的商业销售欺诈问题。这让大家对该品牌非常失望,至少我本人是这样认为的。[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
大众车很好,有点问题很正常,该投诉投诉,该******,该享受享受,用不着这样拿着鸡毛当利剑,故意搞得满城风雨家喻户晓,要知道,这个车市恶劣的营销大众还没学会,差着几十条大街,去跟丰田闹闹呗,你有这个胆子不?爆缸、机油乳化、机油增多动力下降报故障,这些严重的普遍问题你们敢放个屁吗?不敢吧,因为钱主会不高兴断你的狗粮,对吧。
现在我们的关注点不是讨论减配的问题,而是为什么这种情况会经常在中国出现,甚至经常出现。
回顾近几次减配事件:上汽大众2021款朗逸出现车机“减配”、功能缺失和厂家及4S店宣传不符等问题,国产特斯拉才被曝出膝部气囊减配,欧拉好猫因为“偷换芯片,蓝牙减配”而登上了2021年车型投诉榜榜首。
车企对于减配的回复清一色都是成本问题,或供应紧缺问题。其实车企减去一些无伤大雅的配置,在芯片严重短缺的情况下,通过“减配交付”的措施来缓解缺芯困境的做法,我们能理解,但是,前提是要公开,要讲在明面上,让消费者自己选择。
而现在爆光的减配事件都是消费者发现的,与车企宣传并不一致,所以这就是欺诈消费者。而我国欺骗消费者法律成本较低,而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消费者处于相对弱势,举证困难,司法流程耗时耗力,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国家加紧立法,在司法层面加大企业违法成本,像西方一样予以高额罚款。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种事情的再度发生,才不会出现我们经常看到的国内减配国外不减配歧视中国消费者的行为。
迈莎锐和巴博斯谁更好?
我更喜欢迈莎锐,迈莎锐是英国的豪华汽车,迈莎锐与其独特的气质,每时每刻都在吸引着人们的热情,这份热情驱使他在英国度过了多年的时光,并赋予了它独特的汽车理念,传统、匠人精神和最顶级的制作工艺。
个人认为迈莎锐更好,迈莎锐和巴博斯同为德国享誉全球的汽车改装品牌,不少车友问迈莎锐和巴博斯谁更好。实质上,两者专注的领域是不一样的,至于哪个好还得取决于用户的需求,对于汽车而言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小鹏汽车质量怎么样,在国内处于什么水平?
你好,产品质量我们要从五个维度来看
1。 人员团队,车是人造的。核心顶层技术人员的背景素质,企业的魄力和价值观这些都是产品质量的内核保证 。在小鹏团队只承认你今天的成绩和贡献,只看你为小鹏做了什么。而不是看你过去多么辉煌的历史。小鹏不论资排辈,即使在电梯里遇到董事长何小鹏先生,你也只需叫一声,小鹏师兄好!绝对没有人会来指责你的
2。看量产车的技术构造,看供应链。小鹏的芯片来自英伟达,520的电池来自宁德市代,p7的音响来自丹麦丹拿,四驱来自博世。都有大厂们的强大背书 。目前来说,国内的电动车产业链并未成熟起来,所以核心配件必须来自大厂,靠得住,这一方面成本又会上去,但一方面要对市场负责,对用户负责。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国产的配套商也会逐渐成熟起来的
3。看目前交付车辆有没有大问题 ,小鹏自2019年初开始交付以来,累计用户应该接近3w,目前并未出现大的质量问题。三电系统,安全系统,辅助系统等等都没什么大问题。这就是最好的证明。规模化量产并且被验证是可行的,这就是质量的有力说明
4。产品质量不要说说而已,G3第一批1000台车,在产品路试阶段就在零下30度到接近40度的吐鲁番盆地做过真实测试。1000台车累计路试路程超过了1000万公里,积累了大量数据,这就体现了互联网造车的谨慎和匠人品质的追求
5。2019年G3 520 CNCAP综合碰撞成绩超过43分,五星测试虽然说明不了大的问题 ,但也是一个侧面的例证,毕竟在安全方面的背书是一款新车质量的最好注解
总结一下 ,小鹏汽车的整体品控,质量应该在新势力里算中上水平,我们也希望以后能在IQS的智能电动汽车排行榜上能见到国产新势力的名字 。望采纳
小鹏汽车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制造的新势力,企业在产品质量方面非常用心,从小鹏目前的两款量产车G3和P7来看,整体质量都非常上乘,尤其是在智能化这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另外汽车的各种配置和材料都处于行业顶级水平,还是非常值得看好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匠人汽车评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匠人汽车评测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